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5-31 07:35: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确定《五经正义》为儒家经典标准读本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文帝
D.唐太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影响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因素很多,包括
①西方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渗透?②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③近代中国政局的变化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社会(? )
A.经济上的需要
B.生活上的需要
C.生存发展的需要
D.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近代自然科学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的,经济上的需要是
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1876年)

时间
课程内容
备注
首年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1、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二年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
……
八年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若云作育人才,储异日国家之大用,则非添筹经费,分科立学不为功。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
——孙家鼎《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材料三?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解国家之义,……人生真相如何?求之古说,恒觉其难通;征之科学,差谓其近是。……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非执政之私产也。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馆是哪一派别创办,其指导思想是什么?(5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待京师同文馆的态度及其理由。与材料一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步之处?(4分)
(3)材料三中的教育方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核心思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述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共同点。(4分)


参考答案:
(1)特点:注重西方自然科学;注重西方语言教育;经学与西学教育相结合。(任答2点,共2分)
派别:洋务派。(1分)
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
(2)态度:否定。(1分)
理由:京师同文馆只能培养翻译人才,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要。(2分)
进步: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法律。(1分)
(3)思想:科学与民主思想。(2分)共同点:积极学习西方;探索救亡之路。(2分)


本题解析:
(1)注意提取信息“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可知注重西方自然科学; “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可知注重西方语言教育;“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可知经学与西学教育相结合。结合所学知识,京师同文馆为洋务派创建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
(2)注意材料信息“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可知作者认为京师同文馆只能培养翻译人才,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要。“ 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可知作者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3)“人生真相如何?求之古说,恒觉其难通;征之科学,差谓其近是”体现了科学的思想;“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非执政之私产也”体现了民主的思想,再结合陈独秀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回答,最后结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共同之处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王阳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了“心性论”的主张
B.把儒学发展成为心学
C.提出“致良知”的思想
D.提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项是朱熹的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