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7:35:15
1、选择题 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
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夸大了领导人的言行的作用;C不对,这是在1992年;D不对,这是在21世纪初期;根据“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可知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步开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报道:2000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一一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4》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一一《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列宁在提高俄国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又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建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
(2)因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
(3)道路: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率先取得胜利?
? 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同城市的革命道路。
? 品质:实事求是、创新精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B.改革开放新时期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与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科学知识有关。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翻译的书籍多为工程技术,据此排除ABC项。因为A.民族工业的诞生和翻译西方书籍并无直接的关系;B项改革开放之后是全面的向西方学习,主要是英语的要学习;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俄文书籍关系不大,此时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关系恶化。而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向苏联学习,接受苏联帮助,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一五计划
点评: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计划,期间得到苏联的大力援助。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一五计划的主要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三大改造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是一张股票,发行这张股票有利于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片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这是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而发行的股票,D项错误。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公用制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A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C项商品经济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故选B。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以图文材料考查经济体制的题目还可以这样设计: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变化
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今日商品任挑选
两幅图分别反映了中国实行的怎样的经济体制?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