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5-31 07:32: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如图所反映的教育状况(图中成绩单内容:政治、劳动、技术成绩均为满分5分)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A.民族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B.缩小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C.彻底抛弃了封建儒家文化的糟粕
D.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从成绩单内容(政治、劳动、技术)可以看出该时期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属于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新中国初期注重政治教育,对封建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总体上看,我国的民族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也缩小了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指的是文革期间,故选D
点评:关于新中国的教育,还可以考查文革期间(畸形教育)、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四个面向)的状况。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as well.”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
A.kong qiu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的是重民的思想。这句话出自儒家代表人物荀子。A为孔子;B为庄子;C为孟子,都与题意不符。
点评:荀子是战国百家争鸣中儒家的代表人物,著有《荀子》一书,原文是“君,舟 也,水,民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他继承了儒家学说的仁政思想,同时又吸收了法家的重罚的思想。荀子思想需要我们的重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发展过程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图示一“公私合营”说明的是过渡时期;图示二“研制汽车”说明的是一五计划;图示三“大炼钢”反映的是大跃进。由此分析可知三幅图片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活动,有正确的探索,也有失误,因此B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只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的表述,B属于对三幅图片的归纳概括,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这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综上,这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位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最可能出现于
[? ]
A.英国光荣革命后?
B.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C.新中国建立之后?
D.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