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5-31 07:25:4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刘少奇在建国后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建国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与理解。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刘少奇在报告中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故应选B。A是1945年召开的,应排除;C是1978年召开的、D是1992年召开的,均不能,因刘少奇早在1969年已逝世。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题目时间上进行判断。东方红一号是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的。神舟五号是2003年10月15号发射成功。南优二号是袁隆平1974年培育成功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2008年)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15世纪结束了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统治
B.以工业革命为起点,欧洲世界开始崛起
C.在第三次转变中美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D.欧盟、日本、俄罗斯、东亚国家等力量推动了第三次转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力量的崛起与衰落。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这需要一个过程;欧洲的崛起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排除B;C项不符合史实,美国仍是大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易经》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中“人文”涵义的是
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大意是: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材料中的“人文”即儒家的人伦道德,B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 的观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关键要理解题干中心意思:历史的真实,一是事情的记录,二是对事情记录的解喻。A 项表述含糊,比如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就体现了确定性;B 项中阐述历史如“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就不可能带有主观因素;D 项,历史真实只有一个,不会因为时间的接近而更加真实;所以伴随人类知识不断增长和历史观的变化,对“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必然也会产生变动。故选C 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