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7:21:39
1、判断题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有两次短暂发展,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是其发展的根本原因
B.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最大的障碍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充分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理解题意,近代前期,民族工业两次发展分别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和一战期间。据此判断选项:A项“根本原因”是错误的,B、C、D三项的结论是正确的。正确答案是A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墨子曾批评说:“今王公大臣……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为改变这一状况,墨子主张( )
A“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B“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D“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以兴“天下之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今王公大臣……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说明墨子主张任用贤能之人治理国家,结合备选项的文字含义可知答案选B,A C D三项不是强调重贤任能。
点评:墨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其代表了刚刚兴起的平民阶级(自耕农阶层)的利益因而拥有较为坚实的基础。同时墨家主张注重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发明创造,从而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图中可见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现象的反映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在1893年—1898年这段时间内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为救亡图存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故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文艺淡化了社会实用的功利色彩,更加关注文艺的自身规律和创作技巧,出现了为文艺而文艺思潮,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专门探讨文艺问题的著述,是继先秦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的第二个转折时期。据这位学者的观点分析,这一时期应该是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提到了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专门探讨文艺问题的著述”,联系史实,应该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中国第一批专门探讨文艺问题的著述,如:《典论·论文》《文心雕龙》《诗品》等文学理论专著,这时政治上的国家分裂和民族政权分立、民族融合的发展,造就了文艺发展的宽松氛围,使中国文艺出现第二个转折期,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题干理论性很强,解题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和所掌握的史实密切联系,考查的想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史实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