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31 07:21: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有两次短暂发展,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是其发展的根本原因
B.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最大的障碍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充分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理解题意,近代前期,民族工业两次发展分别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和一战期间。据此判断选项:A项“根本原因”是错误的,B、C、D三项的结论是正确的。正确答案是A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墨子曾批评说:“今王公大臣……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为改变这一状况,墨子主张(  )
A“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B“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D“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以兴“天下之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今王公大臣……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说明墨子主张任用贤能之人治理国家,结合备选项的文字含义可知答案选B,A C D三项不是强调重贤任能。
点评:墨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其代表了刚刚兴起的平民阶级(自耕农阶层)的利益因而拥有较为坚实的基础。同时墨家主张注重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发明创造,从而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图中可见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现象的反映了?(?)

“共和”、“民主”在1833—1915年的出现频度统计
?

A.孙中山在海外领导同盟会,忽视国内的宣传
B.宣传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潮成为国内新思想主流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要民主但不同意放弃帝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在1893年—1898年这段时间内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为救亡图存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故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文艺淡化了社会实用的功利色彩,更加关注文艺的自身规律和创作技巧,出现了为文艺而文艺思潮,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专门探讨文艺问题的著述,是继先秦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的第二个转折时期。据这位学者的观点分析,这一时期应该是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提到了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专门探讨文艺问题的著述”,联系史实,应该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中国第一批专门探讨文艺问题的著述,如:《典论·论文》《文心雕龙》《诗品》等文学理论专著,这时政治上的国家分裂和民族政权分立、民族融合的发展,造就了文艺发展的宽松氛围,使中国文艺出现第二个转折期,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题干理论性很强,解题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和所掌握的史实密切联系,考查的想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史实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