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5-31 07:12: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最大的区别是?
A.重视总结前代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教训
B.摈弃“民贵君轻”论,把儒家法学化和神学化
C.学术文化出现了由“王府官学”向“私家文学”转移的趋势
D.它促使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崛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报道的内容上可病症判断是大跃进时期高指标、浮夸风的典型例证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 (? )
A.儒、道、法、墨
B.道、儒、法、墨
C.儒、法、道、墨
D.道、法、儒、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甲的思想是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乙主张严刑峻法惩治腐败,应该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为政以德”,主张“仁”和“礼”,与丙的说法相符,丁的说法符合墨家思想,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较简单,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道、法、儒、墨四家主要思想主张的认识和掌握,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面关于宋明理学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忽略民生
C.吸收了佛道思想
D.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C项正确;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的言行应该服从封建统治秩序,压抑扼杀人性。A、B正确;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而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点评:理学在继承先代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佛道思想,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新的主张,对当时的政治、道德、教育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学习中应该当结合宋明理学的具体内容,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的评价。如“心学”主张内心自省,有助于我们加强自律、构筑和谐,有助于我们奋发进取,增强责任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
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8分)


参考答案:(1)变化:1895年前很少有人了解;1895年后明确提出立宪。(3分)原因:1895年前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1895年后维新变法的需要。(4分)
(2)特点:认为宪政就是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就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争取民主宪政与抗日救亡相结合。(4分)意义:巩固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揭露蒋介石专制独裁的阴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4分)


本题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中的“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和“1898年,康有为……定宪法公私之分”这两句话可以得出“变化”的答案;依据材料中的“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等信息,可以推导出两个变化的原因。第(2)问,仍然是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可以得出宪政思想的特点并进而推导出进步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