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31 07:06: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毛泽东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三千年左右,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个社会的内部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的本质是(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时间“19世纪中叶”,并要从“本质”上分析。19世纪中叶发生的重大变化是指鸦片战争(1840年)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最本质的应是社会性质的改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晚清至民国,近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变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有
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③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④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近代化交通的发展对经济思想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带来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文字出现在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反映了美国?
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B.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C.仍然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
D.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不能……但是……”等关键信息可知,美国并没强调意识形态的差异,也没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而是愿意与中国改善关系,所以答案选D,而不选A、B。材料并没有提到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所以不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使人类的脚步第一次从一个大陆跨到了另一个大陆,实现了汤因比所说的从草原到海洋的“革命性变革”。地理大发现一方面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空间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因此,没有地理大发现就不会具有经济全球化萌生的前提条件。?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
材料二: 世界性网络,从1890年之后变得更加紧密。虽然从地理范围上看,它只是稍稍有所扩展而已,但是交往的规模和速度却得到了显著的增强,这主要是由来自技术的——还有政治的——各种变革所使然。?
——(美)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材料三: 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那些自给自足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似乎最具有安然渡过难关的能力。意大利所遭受的损失就要小于其他国家,苏联似乎也是如此。?
——(美)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地理大发现对经济全球化影响。(8分)
(2)世界性网络,除了1890年之后变得更加紧密之外,在1990年之后也明显地更加紧密。请从“技术的”和“政治的”方面说明这两个时间节点世界性网络更加紧密的原因。(8分)
(3)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哪些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二战后初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重建全球化并对这些措施进行简要评价。(10分)


参考答案:(1)地理大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空间基础;(2分)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地区间的经济交流;(2分)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促成了“商业革命”;(2分)地理大发现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况,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2分)
(2)1890年:“技术”的原因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的交通工具、新的通讯手段提供了技术条件;(2分)“政治”的原因是指在国际政治上,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全球扩张。(2分)
1990年:“技术”的原因是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从而推动了全球化;(2分)“政治”的原因是指苏东剧变,两极对峙格局结束,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推行,从而有利于全球化。(2分)
(3)政策: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2分)
措施: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关贸总协定。(2分)
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4分)关贸总协定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1)此问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从地理大发现后对世界的影响和对欧洲、对美洲、亚洲,非洲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2)189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国家加进了对全球的扩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1990年,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两极格局的终结,也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3)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国家之间为了解决危机,大打贸易战,这是全球化的倒退。吸取这场大危机的教训,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逐渐建立。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现在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雏形,后来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步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加速。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待全球化,我们要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最主要的是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让全球化不仅为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