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6:45:31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材料二 唐、五代至明代全国书院数量曲线图
材料三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 官办% | 民办% | 其他% | 不明% |
宋代 | 15.28 | 70.69 | 0 | 14.03 |
元代 | 17.23 | 61.15 | 0.33 | 21.29 |
明代 | 57.21 | 29.84 | 0.24 | 12.71 |
清代 | 56.67 | 24.11 | 0.56 | 18.66 |
参考答案:(1)特点: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3分) 。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形势;儒家思想成 为统治者推崇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2) 宋代和明代。(4分)宋:程朱理学,商品经济空前发展,活字印刷的发明。
明:心学形成,资本主义萌芽。(4分,每个朝代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3)变化: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4分)
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2分,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设立太学即专门的教育机构,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可知为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并且制度化。由所学可知,汉武帝扶持新儒学是因为适应当时形势,当时汉朝亟待加强中央集权,以解决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等。同时,扶持了新儒学对后世有何影响。此题应该从当时和对后世的影响分别作答。
(2)从图一曲线的走势上能明显看出宋代和明代两时期书院数量显著增加;结合所学史实可直接归纳出宋代文化教育能够取得较大成就的原因,按经济、思想、科技条件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概括即可。例如宋代商品经济,程朱理学、活字印刷术。等等。
(3)从图2数据中能明显看出官办书院数量和比例在从宋代到清代发展中显著增加,而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结合所学史实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皇权的需要,政府加强了对社会思想文化的控制。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成为正统;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据此分析,其中“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的思想主张是
A.“仁”和“仁政”
B.“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C.以法治国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道家学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法家学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是儒家学派;A是儒家思想、B是道家思想、C是法家思想、D是儒家思想。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 )
①以弱胜强 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③敬鬼神而远之
A.①②
B.①
C.②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公羊春秋》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儒林外史》和儒家思想无关,所以,凡是含③均是错误,C①③ 和D③④均是不能选的。而④《孔子改制考》则是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②AB两项均含有,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②④。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纪念孟子的大典中,上百名儿童在“亚圣”像前朗诵孟子的名言的场景蔚为壮观。其中可能朗读到的名言有 ( )
A.“鸡犬之声向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易其田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