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5-31 06:29: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A、B、C三项均值触及到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故不能选。因此此题应选D项
点评:三大改造要注意其实质与评价: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评价:①积极: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开辟道路;②消极:改造过程中出现冒进、过激行动,所有制形式单一,超越了生产力实际。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其中的“第三次反思”是在
A.解放战争胜利后
B.“大跃进”运动后
C.“一五”计划完成后
D.“文化大革命”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归纳分析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三次反思分别是发生在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因此AB不符合“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排除;而B不符合“大失误”。结合所学史实可得出第三次反思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D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国一家报刊写道:“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轿车更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对那些靠政府保护出售农产品的农民来说,生计有可能变得艰难。”作者认为入世可能
A.扩大中国的贫富差别
B.增强居民的社会购买力
C.冲击中国的落后产业
D.加快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对那些靠政府保护出售农产品的农民来说,生计有可能变得艰难”可知C正确,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这一思想在18世纪的欧洲最有可能被用于宣传论证
A.君权神授的思想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三权分立的学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中孟子强调对由过错的君主纳谏,不听者就另立新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内容有一致性 ,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B符合题意,而ACD的表述均与题意内容不符,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农民和建国初土改后的农民相比,主要的不同是
A.成了国家的主人
B.可以自由买卖土地
C.摆脱了封建剥削
D.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通过三大改造,引导农民走合作道路,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能建立。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