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5-31 06:28: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0分)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当代中国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争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在方式上的区别。你怎么看待材料三中的现象?(3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及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1分,任其中1点即可)
影响:百家争鸣为封建政治的构建和封建国家的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秦建立后采纳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把董仲舒糅合后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2分,任其中2点即可)【以下作答也可: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把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西汉运用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每点的1分,不得超过2分)】
(2)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1分,促进社会转型或呼唤新的社会均可得1分)
贡献: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1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3)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传统文化,文艺复兴利用传统文化为传播新思想服务。(1分)
看待:积极: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分)
消极: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1分)
(4)影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
认识:出现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反映时代要求);对历史发展具有导向性,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1分,任其中1点即可)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第二小问联系秦始皇采纳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等史实分析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2)分析材料一、二可知,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都是促进社会转型。第二小问直接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回顾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概括回答即可。
(3)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文艺复兴利用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第二小问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对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儒家思想、倡导民主科学作出正确评价。
(4)文革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小问掌握该类型题目的共性,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有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反映时代要求;都起着共同的作用:即解放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一位中国学者说:“‘入世’是一个催化剂,各级政府在出台政策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考虑世贸组织的规则,这些规则成为制约国内相关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这些规则所采取的政策调整成为国际社会认识中国的一个依据。”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加入世贸组织加
[? ]
A.有助于外部世界正确认识中国?
B.有助于中国深化改革
C.有助于中国提高综合国力?
D.有助于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中国的某部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据此判断这部宪法颁布的背景有
A.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其宪法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以该宪法应该在1956年以前,所以A正确,B是在1956年C是在1992年D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其目的不包括
A保证祖国统一 B促进民族团结 C实现民族平等 D减轻外来压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依据新中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是出于加强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我们在建国后的民族政策是在完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制定的,与外来压力没有什么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武昌起义后,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对革命形势的发展的影响是( )
A.帝国主义放弃中立
B.东南各省纷纷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清政府起用袁世凯
D.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要注意立宪派对辛亥革命起了双重作用:一方面立宪派支持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各省立宪派竭力响应援助,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另一方面武昌起义后,立宪派和旧官僚控制了地方政权并参与了临时政府,使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