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31 06:26: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标语,就是人们书写在墙上,张贴或张挂在公众场合的文字简短的宣传鼓动口号,一些标语经过无数?的春秋忠实地记录着某段历史。“总路线光芒照,大跃进快步跑,人民公社办得好”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标语,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主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回顾已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所述现象是发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因此D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30年来,“八二宪法”成为国家生活的重要内容,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982年宪法规定①扩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②恢复1954年宪法规定设立的国家主席。③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④改变农村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权。⑤取消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结合相关知识,概括1982年宪法产生的背景以及成果。(8分)
“八二年宪法”颁行30年来,“修宪”与社会发展同行。

1988年
(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1999年
(修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
(修订)“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增加)“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2)阅读上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题,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在这一主题下,再补充两个相关史实,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8分)
要求:关键词选择准确;补充史实得当;阐释说明与主题相符;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成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2分)成果: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和机构(2分);加强基层政权和民主建设(2分);推动中国民主法制建设。(2分)
(2)关键词(1分)史实(4分)阐释(3分)


本题解析:
(1)1982年宪法是在文革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的指导下制定的,为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做出了巨大地贡献。
(2)类似问题无具体的答案,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审清题意,把握题目中时间概念涉及的事件覆盖了哪些朝代,国家或地区。第二,弄清求答内容涉及的是背景、内容、影响,或者是政治、经济、民族、国防关系、思想科技文化等哪一方面或哪几个方面。第三,明确该题解题要求是属于比较、分析、论证、叙述等。第四,回归教材,纵向或横向的梳理所涉及的知识点,然后根据题目设问的要求进行整理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五计划”是在1953年——1957年故A项错误;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是因为纠正大跃进以来农业“左”倾错误,1960年农村制订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5分)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是有关“和”字的几种字体。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二:1932年11月,《东方杂志》向社会各界发出400余封征稿函,约请“于一九三三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

姓名
职业
梦想的中国
周谷城
大学教授
我想到一个时候,中国已不在侵略它和毁坏它者的掌下……饥馑和死亡不再追袭着大部分的中国人。
宋云彬
作家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穆藕初
民族实业家
全国上下必须同样守法,选拔真才,澄清政治……经济上必须保护实业(工人当然在内),以促进生产事业之发展。
——摘自2013年11月4日《文汇报》
材料三: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关于民族问题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一至图三分别属于何种字体?图二字体的特点是什么?(5分)分别列举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中有关和谐的理念。(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80年前中国人梦想的和谐社会是怎样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8分)
(4)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和谐社会特点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1)篆书(或小篆)、行书、隶书。(3分)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2分)儒家的“仁”、“礼”;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6分)
(2)国家独立自主,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消除贫困,实行法治,发展实业。(答出任四点可得4分)
(3)背景:我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存在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4分)
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分)
(4)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和平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答出任两点可得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从图片中的字体信息可以看出图一笔画圆匀,字体略长,图二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图三字形方正,规矩严整,因此分别对应篆书(或小篆)、行书、隶书;第二小问行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即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第三小问结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仁”、“礼”,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都蕴含着和谐的理念。
(2)从材料二中“中国已不在侵略它和毁坏它者的掌下……饥馑和死亡不再追袭着大部分的中国人”归纳出国家独立自主,没有战争;从“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归纳出没有剥削,消除贫困;从“全国上下必须同样守法,选拔真才,澄清政治”“经济上必须保护实业”概括出实行法治,发展实业。
(3)第一小问背景分析材料三可归纳出各民族间存在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小问意义,联系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角度进行归纳即可。
(4)和谐社会的特点可依据材料一归纳出人与自然的而和谐、诚信友爱;依据材料二可归纳出和平有序、法治;依据材料三可归纳出公平正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年10月12日为“哥伦布日”,是一些美洲国家的节日。“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请回答:
(1)哥伦布最重要的历史活动是什么?在评价哥伦布时,布什与查韦斯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提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依据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指出,对经济全球化有哪两种对立的观点?各自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加入世贸组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历史活动:开辟到美洲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布什: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的发展由孤立推向统一,推进了人类近代社会发展。查尔斯: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给美洲带来了种族灭绝的灾难。
(2)依据: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两极格局的解体;各国普遍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国际金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建立;国际协调机制的发展;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3)观点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据: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观点二:是发达国家进行新殖民扩张的手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