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6:24:43
1、选择题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不太听命于中央。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刘非不太听命于中央,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应该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故选C。A项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学说;B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属于法家的学说;D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北宋时“二程”的主张。
考点: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点评: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学产生后经历了三次改造: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汉武帝的“举贤良”政策,符合了
A.土地兼并的需要
B.统一国家的需要
C.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需要
D.教育的需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汉武帝这一政策是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而这一政策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的标志是
A.兴办太学
B.规定五经教科书
C.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D.实行选拔贤良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下不能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前往长安投考太学,他不必准备的材料是
A.《诗经》
B.《春秋》
C.《韩非子》
D.《礼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除了儒家思想,其余的各派学说都禁止传播。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家经典教育青年子弟。A、B、D都是儒学经典,C是法家的著作。故选C。
考点:西汉时期儒学的发展。
点评:从西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