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31 06:14: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就是恐惧本身,它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的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
--------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而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材料一发表时美国面临什么情况?(3分)
(2)?材料一提到的“恐惧”指什么?(2分)材料二中“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2分)
(3)?罗斯福说的“旧的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4分)
(4)?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严重的缺点”(2分)?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15分)(1)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3分)
(2)“恐惧”指经济危机带来的政治危机。(2分)“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广大人民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和法西斯分子建立极端独裁统治的企图(2分)
(3)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新政策。(4分)
(4)没有。(2分)新政只是一种政策的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就不可能根本解决导致危机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上台时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2)“恐惧”指经济危机带来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受到冲击或挑战,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广大人民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和法西斯分子建立极端独裁统治的企图。
(3)旧民主秩序是指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新应用是指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4)注意全面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的制度不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不会消失。而罗斯福新政恰恰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所以不能彻底根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点评: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新”,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①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实践。②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③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数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三?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一一余粮的自由支配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一一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一一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实行资本主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②材料二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③材料一与材料三相比在农业政策上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④通过材料四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的?


参考答案:①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国家补贴遵守缩减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产产品。目的在于使消费趋于平衡,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②列宁的初衷是以上层建筑的力量来改造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中的分配和生产问题,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他忽视了当时俄国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和本身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如:经济困难、农民不满等等。
③手段目的相同: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但它们的历史条件、措施和结果等方面都不相同。
④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需要不断地改革。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混合型材料解析题,第一问要依据材料作答,不能照抄课文内容。第二问要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原因。第三问要对二者从总体上进行比较。第四问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在全面、正确理解上述几段材料实质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理论性的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技术援助和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各国处理“三农”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俄国1861年改革使农民无偿获得大片土地
B.日本明治维新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C.苏俄新经济政策有利于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D.罗斯福新政调整了农业政策,从中获利最大的是富裕的农场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