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教育事业的发展》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5-31 06:06: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奖章、徽章、证章能真实地反映历史。下图为湖北省“黄陂县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证章,这枚证章应制作于

[? ]
A、建国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关于刘少奇倡导的“两种教育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指全日制和半工半读两种学校教育制度
B.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经验
C.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D.为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提供了经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所示现象出现的同一时期,发生的事件是?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 ]
A、开展扫盲教育
B、实施义务教育
C、实施“教育大革命”
D、开展“文化大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6所师范大学部分师范生免费上学,条件是毕业后回生源地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
[? ]
A.增加对教育的投资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加强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D.支持落后地区发展教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2岁。在120名幼童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
——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有近30万人到国外留学,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为我国留学史上前所未有。目前,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已达10万人。在不断完善留学政策的基础上,中央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指导方针,使出国留学工作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1996年,国家教委决定全面试行国家公费出国留学人员选派新办法,选派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百年接力留学潮》
请回答:
(1)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1次和第10次留学教育高潮。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规模不同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为了培养科技、法律和翻译人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洋务运动时期: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贫穷,无力负担巨额的留学经费;顽固派的阻挠破坏;科举制下追逐功名的影响。
改革开放时期:改革使国家走向富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的政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3)留学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材料概括、处理与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必须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要点,坚持紧扣材料,论从史出的原则,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进行归纳。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