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6:05:29
1、判断题 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所述为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官僚资本主义享有种种特权,发展迅速,成为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使得民营企业发展受到压制。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谈论神与人的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C.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D.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2 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一大批艰苦创业的知识分子和英雄模范,构筑了新中国的精神家园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复兴之路》解说词
回答:(1)依据材料列举“经过2 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建设、
科学技术方面各取得的成就。
材料二? 1960年代,新中国追赶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速度慢了下来。而这一时期,中国的近邻日本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国民收入在7年里增加了一倍。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行,使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猛增了一倍多。1968年日本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复兴之路》解说词
(2)二战后以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重重困难之中,人们渴望着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笼罩在前进道路上的浓重迷雾,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严峻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需要所有中国人对这个重要命题做出回答,正在穿越历史三峡的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出现。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所学说明“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是怎样出现的?其为现代化建设提出
哪些创见?
参考答案:(1)政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经济: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分)科技: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形成了科技队伍。(2分)
(2)参与世界贸易;利用国际资本;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关注社会福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专门人才进行企业经营。
(3)结束文革,邓小平恢复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2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4分)
本题解析:本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高考的特点。设问既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也考查其综合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道好题。第(1)问要求从材料中获取答案,注意不要简单照搬课本知识。第(2)问实际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结合课本回答即可,分值只有3分,因为简单概括就可,不宜展开。第(3)问实际考查邓小平的复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相关知识概括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4分)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予上》
材料二?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1)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不同点,两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5分)
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1分)这种
修养方法对中华民族性格形成产生什么积极的影响?(1分)
材料四?法国《回声报》副主编伊兹拉莱维奇所著《当中国改变世界的时候》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作者指出:19世纪是中国受屈辱的世纪,20世纪是中国复兴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统治的世纪。书中提到:19世纪英国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给世界带来的却是殖民战争;20世纪的日本也给世界造成了灾难;现在,美国的一些做法人们也有目共睹。根据这样的逻辑,中国的发展会不会把忧患带给世界呢?
(3)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对材料四的疑问给出一个文化传统层面的答案。 (3分)
(4)儒家有一句名言:“父母在,不远游”,这个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但这个观念却在现代社会中,经常与时代潮流发生冲突,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一观念呢? (4分)
参考答案:
(1)异:孟子:人性善;(1分)荀子:人性恶(1分);孟子要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
(1分)荀子强调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1分)?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1分)
(2)致良知和知行合一。(1分) 它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1分,答一项即给分)
(3)不会。(1分)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主张社会稳定、和谐,(1分)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所以担心中国统治世界是没有根据的。(1分)
(4)这一传统观念对中国人亲情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凝聚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1分)但这个观念是建筑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1分)和今天的工业时代和市场经济基础上所形成的自由独立思想发生了矛盾,(1分)所以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1分)(本题总评分以答到要点为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第一问考查了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的思想。第二问考查了陆王心学的内容。第四问总体回顾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发展提供了借鉴。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以下是1872~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该资料不能说明的是(? )
? | ?商办 | ?官办或官商合办 | ?外商企业 | |||
?年代 | ? 设厂数 | ? 资本(千元) | ? 设厂数 | ? 资本(千元) | ? 设厂数 | ? 资本(千元) |
1872—1894年 | ? 53 | ? 4697 | ? 19 | ? 16196 | ? 103 | ? 28000 |
1895—1913年 | ?463 | ?90801 | ?86 | ?28469 | ? 136 | ? 103153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通过表格来分析问题。通过表格的时间、资本的数量企业数量的比较,可以得出A、B、C、都是正确的。只有第四项技术力量的薄弱不能从表格中反映出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