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5:55:27
1、判断题 下列有关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的能力。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新青年》在北大创刊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宣统帝退位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重大史实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礼,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B正确;《新青年》在上海创刊,A错误;宣统退位是在1912年,C错误;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发表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主席最早提出此方针时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④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正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史实。首先可根据材料中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判断出时间为1956年,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时就已结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是在十年文革时期,故而①、④均不正确,所以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与唐太宗的活动或主张相一致的有
①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②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③首创武举和殿试④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
可汗
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政绩。结合教材中有关唐太宗的史实,知人善任,用人不避仇怨,不拘丁第、民族,兼收并用,因此①正确。三省六部制开始实施于隋文帝时期,因此②排除;唐太宗时完善了科举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但③项所述为武则天首创,排除;④项所述政绩为唐玄宗所为,也予以排除。因此正确答案是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水”和“舟”是指(?)
A.大运河和隋炀帝的龙舟
B.人民群众和封建君主
C.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
D.封建暴政和农民起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来源于荀子的“君舟民水”理论,含义是民众像水一样既是政权的基础,同时也是推翻政权的主要力量。据此分析,舟指封建君主,水指广大民众,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不是“君舟民水”理论的内涵。
点评: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时期,首先是孔子的仁爱思想为后世孟子创立民本思想奠定了基础,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是这一思想的正式形成时期,到荀子时期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主张,这主张得到了完善,但随着百家争鸣的结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该思想日益淡化。而唐太宗能接受此思想体现了其作为封建君主难能可贵的一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