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一)

时间:2019-05-28 23:38: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2、判断题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3、判断题  1840年后,江浙一带有诗云:“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C.中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4、判断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韩非)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对比,相同的主张是什么?适应了怎样的时代发展要求?(5分)
(2)?材料二比材料一又有哪些重要发展,其积极意义何在?(6分)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的‘掘墓人’”
(3)黄宗羲对中国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这种设计的历史缺陷何在?造成这种缺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分)



5、判断题  朱子曰:“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 而不知的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
A.“理”是一种客观物质
B.人性与天理一致
C.主张“知行合一”
D.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