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3:34:25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史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以竺培芬为代表的史学家认为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造成冷战紧张局势的根源在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以沈志恩为代笔的史学家认为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 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冷战并非美国独家制造,而是“美苏共振互动所致”。
根据材料一,用史实对其中任意一派的史学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史实准确,论述条理,史论结合。)(5分)
材料二?冷战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一种二元两极世界体系结构。所谓“二元”,是指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这种分裂与此前(16世纪以来)发生的纵向的发展性断层不同,它不是人类文明进化中因现代化进程的时序差异而自然形成的梯次结构,而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
——《冷战史研究:后冷战时代的历史之鉴》
(2)根据材料二,“纵向发展性断层” 和“横向的结构性分裂”分别指什么?(4分)
材料三?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冷战的最终作用是一体化而不是非一体化,虽然它造成东西方深刻的分裂,但是这种分裂却为西方内部的一体化整合服务,同时促进第三世界融入第一世界,并且可能潜在的为冷战后形成单一的全球化体系做出了贡献。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则材料都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历史评价方法对冷战进行评价?请结合史实评价冷战。(3分)
参考答案:
(1)任意选择其中一派观点进行论述即可得分(5分)
观点一: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发动冷战;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1949年建立北约军事集团,共同遏制苏联。(5分)
观点二:针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成立经互会;为了对抗北约集团,1955年,东欧国家和苏联组织华约。(5分)
(2)发达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国家和落后的传统农业国家的差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和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差距);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对抗)(4分)
(3)辩证地评价;(1分)冷战导致美苏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处于毁灭和战争边缘,但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冷战导致了世界的分裂;但也有利于区域内部的一体化(3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列举了两种观点:以竺培芬为代表的史学家认为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以沈志恩为代笔的史学家认为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 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任意选择其中一派观点进行论述即可,但要求论据充分,论证严谨。
(2)材料二认为:“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纵向的发展性断层”,指的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和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差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和斗争。
(3)两则材料都采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冷战进行了辩证的评价。第二小问依据教材知识,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对冷战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出现、两极格局解体和多极化加强的历程。“冷战”的表现、“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美苏争霸、多极化的表现等知识点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命题多以图文材料设置情境。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判断和认识能力。复习备考时,应继续重视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古巴导弹危机等重要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理解记忆;重视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和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特点的理解把握,突出对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中的表现的理解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华莱士是个彻头彻尾的妥协分子。他想让我们解散武装部队,把我们的原子弹秘密给苏联人,盲目信任克里姆林宫政治局一帮冒险分子。……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似乎勾结起来,成了国家的危害。”这则写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日记的背景可能是
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
B.美国国内亲共势力强大
C.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D.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据题干中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期和材料信息“原子弹秘密送给苏联人”、“ 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等,可以判断为二战后美苏关系的破裂,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明显不符合材料;C、D两项材料未体现。
点评:战后,美苏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关系逐渐的恶化。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越来越突出,逐渐走向了对抗,发展成了冷战。冷战是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为标志。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冷战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冷战的背景、具体内容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形成势力均势
B.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C.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
D.西欧各国的普遍衰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所谓的美苏两极格局是一种政治格局,一般情况下,政治格局的形成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和起决定性作用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它是一种政治上的划分,不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但它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意识形态的对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经济因素,不起决定性作用,D项属于题干所述情况的外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此题答案为A。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需要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做这类题要掌握的原则是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一般是经济方面的,这也遵循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法西斯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中,它与正统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①实行“一党专政”;②抛弃了议会民主制;③对外争夺殖民地;④强化思想文化控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公开恐怖独裁,对内专制独裁,并对思想文化和教育领域进行严密控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兴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多现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为二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表明?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B.一些大国放弃了战争手段,用温和手段开展外交
C.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
D.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各国利益的实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