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五)

时间:2019-05-28 23:32: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材料主要强调了宋代采取的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且还达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由此可看出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D符合题意。而ABC说法错误,也未从题干中体现。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最能反 映的是
A.明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完成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表格可以看出,明朝时期籍贯在南方的内阁大学士远远多于北方,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A项错误;B、D项与史实不符,而且在表格中无法体现,故选C。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
点评: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农具当中,发明于唐朝且用于灌溉的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花楼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对淮河流域农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芍陂
C.都江堰
D.西门豹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教材中有关插图的识读情况。郑国渠、西门豹渠和都江堰分别是在泾水流域、华北地区和四川岷江流域,所以都不符合题目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古代中国生产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耦犁?②曲辕犁?③冶铁鼓风水排?④铁制农具
A.④②③①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特别是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的掌握。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农具;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点评: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历来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区域。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和成果,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土地赋役制度的演变,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等内容都是以往高考重要的入题点。从命题趋势看,以选择题为主,注重对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及对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有关知识的考查显得尤为突出。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