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3:31:00
1、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
A.进行了社会民主改革
B.以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C.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D.坚持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包括:进行社会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美国的扶持;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等。故A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阐述他的新东方政策时说到:“把联邦共和国作出有利于西方民主的决定说成是针对中欧和东欧而作出的决定,这也肯定是错误的……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政治目的是(?)
A.摆脱北约对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控制
B.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欧洲政治一体
C.消除民族隔阂,谋求德国统一
D.谋求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材料中,勃兰特提到“不同社会制度”和“德意志民族”,这两个信息综合起来可以得出勃兰特的意图是希望德国统一,故选C。A项明显错误,德国到现在仍然是美国北约的同盟国之一;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了尊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未说明要淡化意识形态;D项材料并未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A.兰新、包兰铁路的正式通车
B.大庆、胜利、大港油田的建成
C.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D.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识记题,ABD都是十年建设成就,而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是文革时期的成就。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的两位伟人。下列对两人思想共同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都强调人要有一定的美德
B.都提倡中庸的思想
C.都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D.都有明显的保守倾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孔子主张“仁”,提倡德治,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两人都强调美德,A项正确。孔子把“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强调了他的中道学说,B项错误。孔子所主张的“礼”本义是指西周的等级制度,这是他思想保守的一面,C项错误。苏格拉底思想并没有明显的保守倾向,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论语》载: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尽心下》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据材料概括孔子、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指出它们的共同之处。(6分)
(2)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是什么?材料一中的观点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5分)
参考答案:(1)内容:孔子,诚信爱人,为政以德。孟子,民贵君轻。(4分)
共同之处:民本思想。(2分)
(2)理论来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分)启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以德治国。(2分)
本题解析:这道题考查的内容十分简单都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第一问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的主要内容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回答就行,第二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也是基础知识,启示,是开放性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