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5-28 23:26: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最能体现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是(    )
A.小国寡民
B.无为而治
C.天法道,道法自然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  )
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董仲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朱熹的理学修养轮强调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和实践的学问主张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明辨慎思、格物致知,所以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0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                       
——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指》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竞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 C项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属于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B、D两项本身说法表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风俗
B.贡赋
C.礼仪
D.秩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认为杀害有礼者,就是在戕害国家躯体,制造祸端。那么对于一国而言,“礼”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