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3:26:10
1、综合题 孔子与柏拉图虽然生活在地球的两端,但都处于社会秩序混乱的时代,并都试图解决现实的政治问题。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倡导统治者为政以德,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他主张“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学而优则仕”。柏拉图认为善的国家必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大道德存在,他设想国家由生产者、卫国者和护国者组成,三个等级各守其位,恪尽职守。国王由哲学王担任,依靠他的统治教化,培养出优秀的公民,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请回答:
依据材料比较二人政治设想中的相同点。(6分)
参考答案:
重视道德和教育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倡导人治和等级秩序。(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首先要分析题目的要求:回答二人思想的相同点,然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如材料“孔子倡导统治者为政以德,……。柏拉图认为善的国家必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大道德存在,……”、“……建来源:91考试 网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他设想国家由生产者、卫国者和护国者组成,三个等级各守其位,恪尽职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柏拉图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2010年12月10日起,CCTV—10“百家讲坛”连续14集播出《传奇王阳明》。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大意是“在人居嘈杂的环境中居住,居然听不到车马喧”,恰好说明了境由心生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考点:王阳明
点评:王阳明心学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张岂之先生说:“朱熹用了四十年搞《四书章句集注》……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融会了儒学、佛学以及中国的道家。到元明清时期……《四书章句集注》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1)《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四书”是指儒家哪四种典籍?
(2)《四书章句集注》被元明清三代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说明理学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你觉得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它?
参考答案:(1)《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说明理学成为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统治思想。
(3)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等传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礼轻法的观念。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本题解析:(1)依据所学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为后世所沿用,并称为《四书章句集注》,所以《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依据材料《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必读书,体现了历朝对宋明理学的重视,结合所学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满足了统治者的维护统治的需求,被统治者所采纳,成为了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
(3)依据所学知识对宋明理学的评价即可以得出宋明理学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②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等传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③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④ 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 尊卑等级观念;② 重男轻女的观念;③ 因循守旧的观念;④ 重礼轻法的观念。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四书章句集注》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①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②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③则占据了民间社会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④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①②③④分别是指 ( )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治国的思想实际上都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即外儒内法,因此法家思想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墨家在经历了战国时期的辉煌后,逐渐衰落,故D项正确。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要求学生对各派思想有一个基本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同学参观李贽故居,最有可能看到的字幅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为彻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ABCD项文言文的意思。ABC项都是对孔子与儒学的的肯定,而李贽是早期启蒙思想家,批判儒家思想,并挑战孔子的权威,故ABC项不符合。D项的大致意思是圣人其实与百姓没什么差别,都是通过日常行为去体现,这与百姓处理日常行为的道理一样,D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