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5-28 23:20: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董钟舒新儒学的内容包括: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
③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④“三纲五常”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判断题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获得了我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领域是
A.国防科技领域
B.农业科技领域
C.信息技术领域
D.空间技术领域



3、判断题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  )
①国营经济 ②合作社经济 ③个体经济 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颇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
——摘自凤凰博报
材料二: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摘自《当代中国政治史》
(1)材料一中的“窑洞对话”反映了毛泽东的哪些意识?(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并分析变化所反映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9分)



5、判断题  阅读 1850~1949 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年份
1850 年
1887 年
1914 年
1936 年
1949 年
人口数? (千人)
414 699
377 636
455 243
510 789
541 670
人均收?入(元)
43.8
35.9
41.22
50.51
34.98
A.1850~1887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及辛亥革命有关
C.1914~1936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关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