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罗斯福新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5-28 23:17: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也涉及社会保障问题。目的是
①缓和社会矛盾 ②稳定社会秩序 ③促进经济恢复 ④恢复金融信誉
[?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C.①③④? ?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以后,经历了三次大调整。这三次调整的共同影响是
A.引发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引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说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三次大调整(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共同影响,时间分别是:19 世纪中期、19 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以后。问题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其共同影响是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选项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思想主张是
[? ]
A.“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
C.“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的平衡”
D.“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失业者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
——董煟《救荒全书》
材料二?平时在社会福利上,宋代所贯彻的,是超过现代所谓的“由摇篮到坟墓”,而是“由胎养到祭祀”。所谓“由胎养”,主要是指慈幼,在这方面,首为仁宗于嘉佑二年(1057年)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宝祐四年(1257年),始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事实上,除上前述慈幼局外,养老之居养院或养济院亦肩负育幼任务,且养至十五岁并免费入学……除官养孤贫小儿得以入学外,两宋州县普置学田以助学……对于有病贫民,宋代亦提供福利,仁宗在位时,哀痛者乏良药,为颁庆历善救方,知云安军王端请官为给钱和药予民,逆行于天下……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唐代有悲田院,宋因其旧于京师置东西福田院,以禀老疾孤穷丐者……至于漏泽园,是由政府提供公地,“埋瘗无主死人……每年三元春冬醮记”。南渡后仍维持此制。这种由“胎养到祭祀”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益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不过,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这可从朱熹所提倡的社仓看出。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英国走到“福利国家”这一步经历了漫长的路。16世纪,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建立“济贫制度”。济贫制度以教区为单位实行救济,每个人都要交纳济贫税,结果是穷人交钱养活穷人,其实质是“劫穷济穷”。但济贫制度为社会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由不幸和灾难造成的困境不致导致最糟的后果。工业革命以后,自由放任思想甚嚣尘上,济贫制度受到动摇,劳动者暴露在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下,随时面临着生老病死的威胁。由此造成的社会后果是十分明显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孕育着深刻的危机。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目的就在于缓解这种危机。但这时采取的做法是互助式的,尽管国家出面组织了社会保障,具体操作者却是各种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合作社、互助会等等,而且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小,只包括若干行业中的工资劳动者。1946年的《国民保险法》才把覆盖面扩大到全体国民,并且由国家具体操作,承担社会保障的一切责任。正因为如此,这样一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钱乘旦、徐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宋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和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比较中国宋代和英国福利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0分),并指出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宋代和英国福利制度建设留给你的主要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内容:赈灾和救助。(2分)特点:①赈济对象具有选择性,主要针对灾荒和社会底层贫民、流民以及老幼人群进行救助;②采用市场调节的手段,遇到饥荒,禁止外地粮商来本地采购粮食和限制粮价,不至于商人,垄断形成黑市,稳定粮价;③国家重视,形成制度体系。通过颁布法令、设置机构、发放补贴、减免学费等措施,涵盖生老病死各个方面,保证赈济工作的落实;④社会互助成为国家福利制度的有力补充。通过宗族的义庄发展到乡党的社仓,富民参与灾荒赈济。(6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2)相同点:政府制定相关法令和制度;国家救济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4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不同点:①英国福利制度仅限于救济,而宋代还包括赈灾救荒;②英国福利制度最初救济时对象相对狭窄,后覆盖到全社会,而宋代始终具有选择性;③英国福利制度通过政府立法和建立保险制度逐渐完善福利制度,而宋代福利制度的局限性始终难以克服和解决。④英国福利制度体现的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断进步,近代化特征明显,而宋代则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体现,是封建统治者维护专制和统一的需要。(6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
导致不同的原因:社会财富积累程度不同;人们对政府职能认识不同;人们对福利制度认识不同。(4分,回答其中1点可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认识:①完善的福利制度有赖于政府的高度重视,采用立法等手段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并保证各种制度的有效实施;②完善的福利制度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通过民间的自觉参与和支持,才能得到普遍发展;③完善的福利制度应合理分配受助对象和环节,既注重基本的社会保障,又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④完善的福利制度有赖于强有力的社会经济基础,并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3分,回答其中1点可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分析材料一、二,依据“(宋代)救荒之法不一”“平时在社会福利上,宋代所贯彻的,是超过现代所谓的‘由摇篮到坟墓’,而是‘由胎养到祭祀’”。可知宋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主要是赈灾和救助。特点可依据材料二从“赈济对象”“赈济手段”“国家重视,形成制度体系”“社会互助成为国家福利制度的有力补充”等几个方面概括归纳即可。
(2)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分析比较材料一、二、三可得出中国宋代和英国福利制度的相同点是政府制定相关法令和制度;国家救济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不同点是:英国福利制度仅限于救济,而宋代还包括赈灾救荒;英国福利制度最初救济时对象相对狭窄,后覆盖到全社会,而宋代始终具有选择性;英国福利制度通过政府立法和建立保险制度逐渐完善福利制度,而宋代福利制度的局限性始终难以克服和解决。英国福利制度体现的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断进步,近代化特征明显,而宋代则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体现,是封建统治者维护专制和统一的需要。依据所学知导致不同的原因:社会财富积累程度不同;人们对政府职能认识不同;人们对福利制度认识不同。
(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比较上述三段材料及上述问题的回答可得出的认识是:完善的福利制度有赖于政府的高度重视,采用立法等手段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并保证各种制度的有效实施;完善的福利制度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通过民间的自觉参与和支持,才能得到普遍发展;完善的福利制度应合理分配受助对象和环节,既注重基本的社会保障,又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完善的福利制度有赖于强有力的社会经济基础,并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二战结束后,美国迅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
A.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战争的良性刺激作用
D.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主要经济部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也使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