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5-28 23:16: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有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④使我国经济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右图是1981年叶剑英为促进海峡两岸统一而发表的谈话的报道。历史上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

A.党内合作
B.有共同政治纲领
C.有各阶级各阶层参加
D.共同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合作的方式,第一次合作有共同的纲领。第二次合作的任务是共同抗日,不具有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事实上.中国妇女自我意识觉醒之初,首先不在‘权力意识’,而是‘义务意识’,戊戌时期的维新派妇女首次提出‘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思想的传播
B.中国妇女的觉悟
C.女权运动的影响
D.民族危机的严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的“义务意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可以看出当时的背景是民族危机不断地加深,不管男女,都担负起挽救民族危机的重任。故选D。ABC项都是其原因,但是不是主要的原因,未从根本上分析,也不能说明这一时期妇女解放的特点。
点评: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加入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去。材料既体现了在这一民族危机增强的情况下,妇女的民族意识也在觉醒的情况。解答此类问题都要从社会性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原理出发。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37分)民生问题是中外古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材料二 当时(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
材料三 英国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材料四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孟子的为政思想。(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做法?(8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建立这种制度的原因及有何作用?(14分)
(4)指出材料四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国计民生方面“发展很明显”的原因。(7分)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思想:以人为本或保护人民利益;施行仁政。(4分)
(2)因素:分期付款和股票投机。(4分)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4分)
(3)特点:通过立法形式;种类多;阶层广。(6分)
原因:吸取真正教训;生产力的进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等。(任答两点4分)
作用: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任答两点4分)
(4)“文化大革命”。(1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分)
(5)认识: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任答两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民族工业的兴衰,映射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20分)
㈠ 永利碱厂为著名实业家范旭东创建。斯时,中国用碱完全被“洋碱”垄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洋碱”进口中断,引起民食和工业用碱的恐慌。有鉴于此,范旭东决定创办制碱工厂。1916年定址塘沽筹建,1924年生产出碱,揭开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制碱工业史上的第一页。
㈡ 1926年,永利生产出合格的纯碱。同年,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其“红三角”牌纯碱一举夺得金奖。从此,“红三角”不仅行销全国,还出口到日本等国。1932年,范旭东回顾建厂经历感慨说:“我们受尽工业技术上折磨和世界托拉斯的压迫与利诱,差幸还没有屈服。现在每年进口的洋碱由100万担减至48万多担了。”
㈢ 七七事变后,永利被日寇强占,范旭东坚决拒绝与侵略者合作,迁徙四川建立新厂。抗战胜利后,永利得以复归,然而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比抗战前更甚。1946年,国民党政府悍然发动内战,塘沽环境愈益恶化,永利无法维持生产,1948年底被迫停工。
㈣ 新中国成立后,永利获得新生。1952年底,永利率先成为全国首家公私合营企业。后又发展更名为“天津碱厂”。如今,天津碱厂的“红三角”牌纯碱已畅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天津碱厂成为中国最大的纯碱生产商和出口商。
──摘编自《化工先导──范旭东》等书
(1)根据㈠段,范旭东是在什么背景下创建永利碱厂的?(4分)
(2)分析㈡、㈢两段,两段内容各说明了什么?(8分)
(3)根据㈣段,永利碱厂转为“公私合营”,其重大意义是什么?(2分)
(4)以永利碱厂为例,你认为应该怎样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6分)


参考答案:
(1)背景: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造成“洋碱”进口中断;国内用碱需求迫切。(4分)
(2) ㈡段:永利碱厂在内有技术不足、外有外国技术封锁和压迫的困难局面下顽强生存发展;产品获得世界声誉,为民族争光;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打破“洋碱”对中国市场的垄断,且打入国际市场。(4分)(言之成理给分)
㈢段:日寇发动侵华战争,侵占永利碱厂;永利横遭暴劫,但未屈服;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永利又遭劫难,无法生存。(4分)(言之成理给分)
(3)重大意义: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2分)(言之成理给分)
(4)认识:民族工业遭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压迫,生存艰难;民族工业卓有成
绩,为中华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民族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和业绩不可忘记。(6分)(言之成理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