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8 23:02: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西欧收入在1000年左右低于同时期的中国、印度以及东亚、西亚的其他地区的水平。在14世纪,西欧的人均GDP超过了作为亚洲领先经济的中国。此后直到20世纪中叶按人均GDP来衡量中国和亚洲大部分其他地区,则或多或少停滞不前。造成中国人均GDP落后的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以及封建制度的束缚?
②西方霸权的殖民剥削?
③中国人口大幅度增加?
④欧洲战争频繁,人口锐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战国时期,荀子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下应时而使之?”下列对上述引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说明当时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
C.这表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提高
D.这说明战国时期唯物主义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它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首先应明确荀子的主要思想,他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的正常现象,具有唯物思想;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A项对引文的理解是正确的,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可以判断B项对引文的理解是正确的,C项对引文的理解也是正确的。荀子的思想虽然具唯物主义观点,但它并没有改变战国时期唯心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故D对引文的理解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就如何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给出了明确答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对此需要认真思考。下面有两则事例:
事例一?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下图反映1958年河北怀来人民公社社员吃“大锅饭”的情景。



?
?
回答:
(1)结合材料说明人民公社的特点。(5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如何?(2分)
事例二? 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初期,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上,地方政府把近20种乡村公共事业的建设项目交给农民自主开发,如修建桥梁、村级公路等。1971年,韩国全国80%以上的农舍都是茅草屋。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政府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建房政策,即中央政府出建房资金的55%,地方政府出30%,每家农户出15%的方式,国家向农户贷款帮助建房。“新村运动”开始后,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使韩国稻米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也随之攀升。韩国在大力推进“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培养勤勉、自助协作精神。
(2)韩国建设“新村运动”的主要举措有哪些?相关的具体实施办法又如何,将其填入表中。(8分)
序号
主要举措(4分)
实施办法(4分)
1
?
?
2
?
?
3
?
?
4
?
?
?(3)结合两则事例;概括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意义。(2分)


参考答案:(1)由许多农业合作联合组成、一大二公三收款、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全国农户普遍参加、集体生活(吃食堂)(5分)
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是造成严重经济困难的因素之一。
(2)
序号
主要举措(4分)
实施办法(4分)
1
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修建桥梁、公路等
2
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向农民贷款建新房
3
提高农民收入
在全国推广水稻高产品种
4
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农民的伦理道德水平
?(3)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全国稳定和发展。(2分)


本题解析:第(1)问,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知识得出人民公社的特点;人民公社的结果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即可。第(2)问,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第(3)问,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回答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想有(?)
①中共“八大”的路线政策?
②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③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④“改革开放”的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召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已经建立起来,而且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矛盾。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上,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总题目,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后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提出了正确区分和解决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法,规定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正确方针。6月19日,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正式公开发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中多数篇章是孔子弟子的作品,其中写道:“君天下曰天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写道:“皇天右而子之,号称天子。”以上两种对“天子”的说法
A.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主义的色彩
B.都反映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都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
D.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错误,君天下指的是天下共主的局面,并不能说明一定是君主专制统治;B项错误,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孟子时期开始提出;C项错误,“天子受命于天”是君权神授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来的。D项正确,不管是君临天下还是君权神授的思想,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