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5-28 22:56: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发展重工业所需的能源和工业原料应有尽有。1931年以后,日本在东北强化军事统治,使国民经济军事化,苦心经营东北,使东北成为全国重工业比重很高的地区。1948年年末,东北全境解放,是人民解放战争中解放最早的,土地改革进行得较早并较为彻底。东北又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前沿与后方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出现冷战局面,我国的国际大环境十分险恶。但是东北的地缘环境对我国十分有利,东北直接与蒙古、苏联和朝鲜接壤,形成了十分安全的地缘环境。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新中国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经济、社会基础和地缘因素。(6分)
材料二?东北地区企业规模大,大型企业数量多,中小企业数量少,以致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出来。许多重点工程项目远离城市,有的即便建在城市边缘,也支撑不了几万乃至上十万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办社会保证了企业的生产和生活以及职工队伍的稳定与提高。东北的大型企业中,国有经济占8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6个百分点。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竞争力持续下降。产品类型单一,主要工业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多数在下降。1991-2001年14种主要工业品只有3种市场占有率上升.
——陈才、佟宝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建成及其历史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竞争力持续下降”的原因。(6分)
材料三?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实施。
………
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中央政府提出“实现东北工业基地振兴”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目的。(4分)


参考答案:
(1)因素:①经济基础:原料丰富、日伪时期的基础②社会基础:社会改革较早和比较彻底。③地缘基础:抗美援朝为东北建设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与三个社会主义国家接壤,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2)①建立时间早,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②所有制结构方面: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过高。
③企业大而全,企业办社会成为企业发展负担。④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⑤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答出三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总分不超过6分)
(3)目的:①实现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平衡发展;②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有利于发展稳定的大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1)考查学生的史料的解读能力。依据“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日本在东北强化军事统治,使国民经济军事化,苦心经营东北,使东北成为全国重工业比重很高的地区”“土地改革进行得较早并较为彻底”“东北的地缘环境对我国十分有利,东北直接与蒙古、苏联和朝鲜接壤,形成了十分安全的地缘环境”概括归纳即可。
(2)本题考查依据及史料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大型企业数量多,中小企业数量少,以致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出来”“许多重点工程项目远离城市,有的即便建在城市边缘,也支撑不了几万乃至上十万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国有经济占8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6个百分点”并结合所学可归纳为:建立时间早,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所有制结构方面: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企业大而全,企业办社会成为企业发展负担;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
(3)依据“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分析可知“实现东北工业基地振兴”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平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发展稳定的大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主要活动有:①对佛教等外来宗教“示存异方之教”②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任用突厥首领 ③以宗室女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 ④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唐太宗时期推行的民族融合的开明政策,结合史实可知②③符合题意要求,①是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与题意不符,④是发生在清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故答案选C项。
点评:唐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它以清明的政治,开放的文化和开明的民族政策为其时代特征的显著标志,再加上较之前代更为繁荣的经济使唐文化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而本题所考察的民族政策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同学们每个星期一都参加唱国歌、升国旗仪式。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筹备新中国的成立,确定了新中国的国旗、国都和国歌等,其中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因此选B.
点评: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内容: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决定了首都、国旗、国徽、国歌、纪年方式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言外之意是戴高乐不满意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美国控制西欧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欧洲共同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戴高乐的意思是希腊和法国保持独立,不成为美国的附属国,表达出他不满意美国控制西欧,AC主要是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D是西欧联合自强的表现,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领导人是
A.朱德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陈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