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2:55:03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曾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作过解释。他认为,普罗塔哥拉命题的意思是说:“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现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显现的那样。”
材料三 柏拉图着手设计他的理想国家时,首先规定公民所具有的四种德性(品质),即智慧、勇武、节制和正义。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有三部分人:一是护国者,有智慧之德,担当统治者;二是卫国者,有勇武之德,负责保卫;三是供养者,有节制之德,从事生产。前两个等级不得蓄有私产,也不许持有金银,他们的生活所需全由第三等级供养;而第三等级可以保有私产,经营适合他们的那种经济,但亦限制其财富的膨胀,以防止贫富过度分化。 ——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
(1)材料一中,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是针对什么问题而提出的,有何进步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家的特征,他的理想国家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观点有何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一命题是针对宗教迷信对世界和人类的解释而提出的。它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它夸大了人的主观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的存在和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特征:公民需要具有四种品质,居民划分为护国者、卫国者、供养者三个等级,护国者由哲学家担任,卫国者由武士担任,供养者即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前两个等级不得蓄有私产,第三等级可以拥有私产,但要防止贫富过度分化。不符合实际。
(4)都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提出了合理的教育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浯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
A.启发诱导
B.温故知新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历史文献中的孔子形象
材料一: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论语?述而》
材料二:东门有人(孔子),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三:其生之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其文云,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
——《三字经》(相传宋元之际开始流行)
问题:
(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孔子在不同历史文献中的形象特点(不得照抄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造成文献中孔子形象差异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分析,你如何看待历史文献的史料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仁爱而威严的人师(学者)形象;材料二:长相特异而不得志的政治人物形象;材料三:上天之后的圣人形象。
(2)文献的作者不同;文献的时代背景不同;儒学的历史地位不同;孔子个人的经历不同(文献评述历史人物的内容范畴不同)等。
(3)文献史料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主观性体现在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创作的文献对同一历史人物的评价(陈述)不同,客观性体现在可以通过文献史料了解文献创作时期的时代特征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 ]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