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8 22:54: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指定的决策是
A.科教兴国
B.985工程
C.星火计划
D.两弹一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提示“50年代中期”、“ 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可以判断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说法颠倒,应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如秦朝焚书坑儒也是如此;C不对,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的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之说;D不对,这与题干“大一统”局面没有关系。
点评:本题属于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政治上的统一是因,思想上的统一是果。在解此类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A.夏商西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由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时期,代表各阶层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君舟民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似乎也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把反官僚主义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开展的下列运动具有这一目标的是(? )
①“三反”运动②“五反”运动③整风运动④“反右倾”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三反”运动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整风运动中把反官僚主义摆在首位。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