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5-28 22:50: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 “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A.汉朝和宋明时期
B.汉朝和隋唐
C.隋唐和宋明时期
D.隋唐和晚清



2、判断题  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
C.是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和转机
D.为了缓和同苏联的关系



3、选择题  读《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A.始终处于衰退状态
B.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状态
C.从发展到缓慢增长
D.影响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



4、判断题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
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他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是? (? )
A.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
B.恢复欧洲人在世界上的优越感
C.增强欧洲同美苏抗衡的力量
D.增强欧洲摆脱美国的控制



5、判断题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材料二?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



?
?
材料三?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导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因素和为摆脱危机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