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2:49:14
1、选择题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直接社会背景是( )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最终确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基础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孔子主张”、“墨子主张”、“孟子主张”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选项表述,本身错误,当时正处于百家争鸣时期;C选项表述本身错误,孔子是春秋末期人物,奴隶制还没有全面崩溃;D选项表述与题干内容无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矛盾尖锐,各学派政治观点林立。综上,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兴起的背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之土司(指的是西南地区尚处于原使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的首领),吸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心学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颢
B.程颐
C.王阳明
D.朱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该描述应符合(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能工巧匠因劳动而劳累,智慧聪明的人因思考而忧愁;没本事的人没有追求,他们吃饱了四处游玩,漂泊就象没固定的小船,虚无缥缈就是四处游玩的人。这体现了道家缥缈逍遥的人生理念,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代王守仁提倡“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从“心学”的思想来源看,它比较接近于( )
A.道家的“无为”
B.儒家的“仁”
C.佛教的禅宗
D.“天人感应”学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王守仁提倡的心学是对朱熹格物致知主张的否定。王守仁认为理在心中,无需外求,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和佛教的思想类似。故选C。道家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但是其无为的理论是一种辩证法;儒家仁的学说强调统治者治国应该重民;D项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两派在探求理的途径上上不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则主张致良知。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但是王守仁则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