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5-28 22:46: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C.说明早期儒学已有“天人感应”的思想萌芽
D.宣扬“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说明“民主”是民之主,不是主权在民,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人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的“掘墓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②他的政治哲学依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正统政治哲学
③其思想依然根源于中国的自然经济 
④其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不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先秦时期是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提倡积极入世
B.追求个体解放
C.维护平民利益
D.倡导君主专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干关键信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先秦时期儒家倡导“仁”、“仁政”、“为政以德”、“民贵君轻”等,正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思想,故A正确。提倡个体解放是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主张,维护平民利益体现了罗马法的特点,故B、C错误;D.倡导君主专制,与史实不向符合。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智慧的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民,因无恒产,则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曾云:“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正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林肯所主张的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兄弟主张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四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论持久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为实现这一主张提出了什么设想?(2分)简要评述上述内容。(2分)
(2)依据材料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来源是什么?(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
(3)据材料三,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分)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毛泽东提出这一思想的依据。(2分)


参考答案:
(1)主张:明君制民之产可使民安居乐业。(2分)设想: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2分)评价:孟子肯定了解决人们吃饭穿衣问题要求的正当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体现了孟子“民为贵”的思想。(2分)
(2)来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优秀成果;中国民主革命的现实需要。(3分) 不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不包含对普通民众权利的尊重;孙中山的民本思想提出了国家是人民共有,政治是人民共管,利益是人民共享。(4分)
(3)内涵: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地位。(2分)依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毛泽东逐渐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力量之源。(2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中孟子主张“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设想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结合孟子“仁政”、“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进行评价。
(2)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其思想来源于:“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继承中国古代的思想精华;“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林肯所主张的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兄弟主张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吸收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孙中山的“民本”思想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保障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权利;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爱惜民力。
(3)材料三毛泽东提出“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的民本思想。材料四提出这一思想的依据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即民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关键。
考点:儒家思想、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的民本思想。
点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它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衍变。近代以来,民本思想从封建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官方意识形态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赋予民本思想以全新的理论内容。今天,梳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衍变的历史脉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