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时间:2019-05-28 22:44: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是于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的决议。该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这一胜利是(?)
A 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B 解决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C 恢复联合国的恢复席位? D 成功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判断题  下列是英国、法国、美国民主制度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点的是(  )
①通过革命战争初步奠定了走向民主政治的基石? ②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③各国的民主制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④三国的民主制度都在空间上不断扩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判断题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中国派代表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单位:家)

年份
民国
元年
民国
二年
民国
三年
民国
四年
民国
五年
民国
六年
民国
七年
民国
八年
数量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三 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四?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4)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5分)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投资及拥有纱锭情况简表

企业类型
1913年开工纱锭数
1913年织布机数
1914年厂平均拥有纱锭数
外?商
338,900锭
1,986台
51,664锭
华?商
484,192锭
2,016台
23,686锭
材料二? 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省?区
直隶(含京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陕西
其他
各省
工厂数
455
155
42
33
31
20
19
19
3
5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什么时候在什么地区兴起?(3分)
(2)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棉纺织业状况如何?(2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