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2:44:27
1、判断题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是于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的决议。该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这一胜利是(?)
A 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B 解决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C 恢复联合国的恢复席位? D 成功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是英国、法国、美国民主制度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点的是( )
①通过革命战争初步奠定了走向民主政治的基石? ②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③各国的民主制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④三国的民主制度都在空间上不断扩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法、美民主制度形成、发展过程中共同点的分析能力。据教材知识可知,英、法、美都是通过革命战争初步走上民主制轨道的,最终也都由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各国民主制不断发展、完善,最终确立民主制,所以①②③正确,④中三国民主制度只有美国在空间上不断发展,因此④不是共同点。故选D。
点评:近代西方纷纷确立了民主制度,但是各国的民主制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相同点是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都是实行的分权体制,都是实行的政党政治等。但是它们的不同也需要把握。英德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法确立的是共和制。他们都是根据本国的国情确立的政体。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中国派代表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为切入点,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融入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舞台的标志,且是在2001年加入的,与材料时间相符。故选C。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会议是在1944年进行的,明显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是在1991年加入的;D项并非经济问题。
点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步建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逐步到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化的体现,标志着中国正式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单位:家)
年份 | 民国 元年 | 民国 二年 | 民国 三年 | 民国 四年 | 民国 五年 | 民国 六年 | 民国 七年 | 民国 八年 |
数量 | 17 | 37 | 37 | 50 | 33 | 34 | 29 | 23 |
参考答案:
(1)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3分)
(2)状况: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2分)
(3)状况: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家的爱国行动(或全国形式上的统一)。(3分)
(4)境地:处于困境(或陷入绝境)。原因: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定《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化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5分)
本题解析:
(1)解答本题需要把材料内容与所学知识相联系。“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指的是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出现;“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指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这些原因导致了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分析材料二表格的数据可知,民国初期新注册工厂数量大幅增加,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3)根据材料三的《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政策等方面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原因。
(4)材料四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后期,通货膨胀严重;加上美国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发起内战、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点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投资及拥有纱锭情况简表
企业类型 | 1913年开工纱锭数 | 1913年织布机数 | 1914年厂平均拥有纱锭数 |
外?商 | 338,900锭 | 1,986台 | 51,664锭 |
华?商 | 484,192锭 | 2,016台 | 23,686锭 |
省?区 | 直隶(含京津) | 江苏(含上海)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湖北 | 奉天 | 陕西 | 其他 各省 |
工厂数 | 455 | 155 | 42 | 33 | 31 | 20 | 19 | 19 | 3 | 5 |
参考答案:
(1)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1分)地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2分)
(2)状况:华商投资增加,总规模超过外商,棉纺织业发展情况较好。(2分)
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前后,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侵略等。(4分)
(3)规模小;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基础薄弱;大多分布在沿海、沿长江地区。(答到2点即可得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分布特点。回答本题主要要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由于沿海地区受侵略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等原因,民族资本首先产生于这一地区,如,上海、广东等。
(2)本题主要考查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及其原因。分析状况要结合材料,如材料所体现的企业主体、企业规模数量以及部门等方面回答。分析原因要结合所学,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归纳总结。外部要注意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特点,内部要注意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变革。
(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回答时一方面要结合材料,另一方面要结合所学。从材料所提供的数据、区域、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等方面归纳总结。如材料“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就体现了规模、行业等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