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5-28 22:39: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是《渭水之盟》及其说明:

说明:唐朝初年,东突厥经常南下骚扰。626年,唐太宗刚即位时,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便率10万骑兵南下,长驱下入,一直打到渭水便桥北,距长安仅40里。唐太宗因为刚即位,不愿发动战争,以免破坏生产,因此只带六骑随从到便桥南边,隔着渭水责问颉利可汗。颉利可汗见太宗镇定自若,认为唐已有防备,于是向唐太宗请和。双方在便桥上杀白马,订立盟约,这就是有名的“渭水之盟”。
材料二?下图是《擅长骑射的突厥骑兵》

材料三?(按:唐朝初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突利可汗投降,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汗国灭亡。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群臣进行了一番争论。)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徒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国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由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辜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祜、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 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五月,辛未,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使帅其部落之官。上戒之曰:“……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引自《资治通鉴·唐纪》
阅后回答:
(1)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唐太宗为什么要与颉利可汗签订“渭水之盟”?这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一民族政策?
(2)根据材料,将讨论中出现的三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3)唐太宗决定怎样处理东突厥问题?该决定起了什么作用?
(4)唐太宗处理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反映出贞观之治的什么特点?



2、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A.生产的全球化和资本的国际化
B.世界各国经济同步发展
C.全球资源共享
D.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3、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中,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的事件是
A.“五一六通知”的通过
B.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
C.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D.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4、判断题  下列有关近代“断发易服”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  )?
A.留美幼童揭开了“断发易服”的序幕
B.受到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
C.民主革命思潮的推动
D.具有移风易俗,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色彩



5、判断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经济特区的最大区别是:(?)
A.法律制度
B.经济问题
C.社会性质
D.政治体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