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5-28 22:34: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资产阶级政治宣言和法律颁布的先后顺序是①《人权宣言》 ②《权利法案》 ③《民法典》?④《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⑤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②⑤①③④
D.②①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为时序排列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人权宣言》发表于法国大革命大资产阶级掌权时期,《权利法案》发表于1689年 ,《民法典》发表于拿破仑时期,《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美国内战时林肯政府先后颁布的。②时间最早,④时间最晚,所以正确的排列为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政治民主化的实现要求法治和法治国家的建立。请回答:
(1)列举近现代中国两部具有民主性质的重要宪法。并分别指出根据这两部宪法建立起的政治体制的特点?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意义何在?
(3)从中国法制建设的坎坷历程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资产阶级专政,行政、立法、司法三
权分立,总统行政权受到总理的制约。无产阶级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①颁布1982年宪法并修订;②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③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9年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④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意义:维护了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3)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彻底清除封建思想,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等。


本题解析:本题从近代化问题入手,(1)问,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两部宪法,要注意它们的根本不用。(2)问,则是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法制建设的认识。(3)问,体现法制建设的坎坷之路,结合时代的背景来尽显对坎坷之词的分析和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材料一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从来读儒家的书的,总觉得他有一个矛盾,便是他忽而主张君权,忽而主张民权。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主张的主要意图。(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学术三方面,指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的具体表现。(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基本主张:君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2分)
意图: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让文化“一统”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以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4分)
(2)表现:政治上: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注重实学,经世致用思潮。(6分)
(3)理解:儒学从汉代起,成为正统思想,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工具。(2分)早期儒学的“仁政”、“君轻民贵”等原则是民本思想的基础,在明清之际,发展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4分)


本题解析:(1)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认识和了解,基本主张可依据“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统于天下”等信息并结合课本所学来进行解答,主要意图需要结合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背景进行回答。(2)考查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涉及到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三大思想家的思想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主张中在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的共同点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结合前两段材料,一是汉董仲舒的主张君权神受,二是明清之际反君权倡民权,这样便能印证材料三的观点,然后运用唯物主义史观进行简单的论证说明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古代土地方面的租佃关系始于(? )
A.秦代? B.东汉? c.隋唐? D.明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早在秦代就产生了通过租佃进行土地经营的方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做作用。这一会议是
A.1945年波茨坦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目中说到的是该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根据所学这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B正确,C是亚非国家召开的D是中国重返联合国A二战时期的会议。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