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2:32:27
1、判断题 下面是欧亚到美洲的生态交流和微生物交流的部分情况:“大麦、洋葱、李子、柠檬、水稻、绵羊、百日咳、水痘”等,对这种交流产生过影响的历史事件有: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罪恶的奴隶贸易?③殖民扩张?④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都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交流,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故选C。
点评: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第二,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壮大。第三,是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传统的差异
B.生产方式的差异
C.生活习俗的差异
D.宗教信仰的差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东方的农耕文明中,牛是最重要的农用畜力,所以不可能会出现多吃牛肉的现象;西欧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内,畜牧业较为发达,所以食牛肉的较多。归根到底,生产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上述不同。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右图我国近代典型居住建筑——大杂院,他的特点是
①主要分布在北方城市?②为富家大户所居住?③是中西合璧的产物?④是在四合院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大杂院与四合院有点类似,而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典型的普通居民住房。故②③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 ?)
A.对自然界的探讨和解释
B.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C.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D.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代表者,关注人和人类社会,因此A不正确;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因此B不正确;D表述也不准确;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因此选C。
点评:本专题教学内容跨古代和近代两个时期,围绕人文主义这一核心内容而展开。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关键是把握人文主义起源和发展时期的主要内容,并联系相关的历史背景,注意比较各自的特点和异同。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 “敌人之声”
B.“敌人之声” “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
C.“伙伴之声” “兄弟之声” “敌人之声”
D.“兄弟之声” “敌人之声” “伙伴之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 1950 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结成了全面的同盟关系,当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兄弟之声”。 到了50 年代末、60 年代初,中苏关系却发生了逆转:党际的友好变成了公开的论战、国家关系上的同盟变成了互相拆台和攻讦 ,贸易急剧下降 ,军事摩擦不断,1969 年双方更是发生了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敌人之声”。苏联解体后,世界处于错综复杂的变革,在霸权和反霸权的格局下,中国和俄罗斯是都希望构建一个平等的和谐的世界政治格局,两国建立起战略协作关系,让中国和俄罗斯两个世界上重量级的大国走到了一起,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伙伴之声”。 故选D。根据以上分析,ABC都是错误的。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就签订了同盟条约,建立了同盟关系。到了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破裂,这经历了由兄弟之声到敌人之声的转变。到了20世纪后期,中苏关系缓和,苏联解体后,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进入了伙伴之声的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