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5-28 22:31: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2008年9月,引发于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危机,各国政府积极应对,中国政府更是这场危机中的主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经济实力强大,开始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经济
B.金融危机促使世界形成美、中两个超级大国
C.充分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主要依靠美国的力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关于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情况,分析选项,A项和B项说法都错误,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没有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经济,联系所学,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应对,并对全球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D项错误,这场危机由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引发,很快扩展到全球,充分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答案为C。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科技成果中,能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是(?)
①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建成
②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④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建成、②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③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④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这些都能促进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中国在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滞后的原因。
(1)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处于滞后状态的原因: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主权大量丧失。资本主义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清政府政治腐败,不重视近代科学技术和教育。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国内市场狭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技术基础薄弱。落后的经济不能为科技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滞后的原因:二战后,中国处于内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政策。学习苏联并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修改了“八大”的正确论断,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六七十年代,“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十年动乱,科技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对外关系片面强调“自力更生”,也是使科学技术滞后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和资金是独一无二的,任何发展中国家都有求于
发达国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发达国家同样会有求于发展中国家,只要发展中国家所拥
有的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如中国和印度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等。利益分配的键在
于大家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A.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互补性
B.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自身资源
C.发达国家掌握全球化主动权并获得最大收益
D.全球化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加剧了全球利益的失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批驳,某一学派代表人物在批评另一派别时曾提出
“……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下列主张与提出者同一派别的是
A.“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D.“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是儒家的主张,A.“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是老子的;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儒家的;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是墨家的;D.“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是法家的。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会议
粮食产量指标
棉花产量指标
1956年中共八大
2500亿公斤
4800万担
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7500亿公斤
15000万担
A.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B.出现大跃进运动
C.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施“一五”计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它涉及的内容是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不是粮食的产量高低问题,所以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于1956年就已经完成,它涉及的是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不涉及粮食的产量问题。“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并于1957年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所以1958年的数据变化与“一五”计划无关。材料中的粮食产量由2500亿公斤提高到7500亿公斤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是大跃进高指标的表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一五”计划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