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孙中山》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5-28 22:27: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2分)近代以来的世界是“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据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孙中山提出,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据边疆网《中国海权研究》)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源、孙中山海权思想的异同点。(10分)
材料三? 1890年,马汉出版了《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书中阐述了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机器实力的深远影响,为了使本国民众所获得的好处超过寻常的份额,有必要竭尽全力排斥竞争者。为了获得这种制海权,就必须拥有“海上实力”。这种“海上实力”不仅包括了强大的海军,而且还包括商船队、海外殖民地和军事基地,甚至连国家制度、民族性和生产力也被纳入其范畴。马汉的解释,一方面是美国当时日益增强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美国企图凭借实力向海外扩张的表现。(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2)《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出版,在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吹捧该书为“绝妙的书”。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奥多·罗斯福如此吹捧该书的原因?(8分)并说明该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主张建立强大的海军;主张加强东南沿海海防;重视发展海外贸易。(6分,每点2分)
不同点:孙中山还提出加强海权的关键是建立民生政府(民主政府);注重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4分,每点2分)
(2)原因:马汉“海权论”阐述了建设海军,夺取海权,争霸世界的主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经济快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垄断阶段,垄断资本家积极向海外扩张;在海外扩张中,美国与英、德等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激烈,尤其是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8分,每点2分)
说明:美国加紧争夺殖民地。(1分)如1898年美国发动美西战争,夺取了菲律宾等地;20世纪初美国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1分,任答一点)
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倡导者和设计者。(1分)如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使美国成为列强瓜分中国中的最大受益者。(1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比较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然后分析对比,依据材料一二均可以得出两者都主张建立强大的海军;主张加强东南沿海海防;重视发展海外贸易,但孙中山还提出加强海权的关键是建立民生政府(民主政府);注重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获取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以结合马汉论述的海军建设、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海外扩张等方面分析归纳;第二小问需要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美国史实分析归纳美国加紧争夺殖民地、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倡导者和设计者,然后准确运用相关史实论证。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各项属于“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是
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翻清政府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国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
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属于民族主义,B项属于民权主义,C项是《临时约法》的规定,D项是民生主义的内容,民生主义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15年孙中山致信国际社会党执行局:“我坚信,只有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们的苦痛也才能减轻。诸君劳工和我共同奋斗······我吁请你们协助我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这则史料的解读最合适的是
A.孙中山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B.孙中山主张以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
C.孙中山放弃了原有的三民主义思想
D.孙中山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应是指李大钊;C不对,孙中山晚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不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并没有转变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选B
点评:从高考考点来看,要关注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思想主张、辛亥 革命的历程及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后在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化如剪发、服饰、称呼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台湾《联合报》(2004年11月13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基于孙中山( ? )
A、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力量须有所联合,分散的革命力量会导致国家的分裂,所以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同盟会是当时几个主要的革命团体组成的,由此可以推知此时同盟会尚未成立,所以C项错误。D项内容与材料内容明显相反,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