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5-28 22:22: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一届人大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2、判断题  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A.格物致知与发明本心的矛盾
B.“理”是否是世界的本原
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治理国家
D.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



3、判断题  下列关于1954年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成果
B.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C.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第一次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



4、判断题  导致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败一胜的关键因素是
A.是否坚持土地公有制
B.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
C.是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是否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关系



5、判断题  (12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出了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提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材料一 西方人在刚开始时很是怀疑苏联创造新社会的计划,很多人都认为它一定会失败。而随着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展开,怀疑逐渐变成了真正的兴趣。但是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却又对苏联的印象都不好,如果还不能称为幻灭的话。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在另一方面,大部分西方人也都同意,没有五年计划造成的工业增长,苏联就不可能在二战中对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西方人是如何评价苏联五年计划的。(4分)
材料二

(2)图片反映了两个“五年计划”中的什么现象?各自的影响是什么?(8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