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2:02:01
1、判断题 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举行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专题辩论,美国和日本则合伙炮制了两项提案,一个是所谓“重要问题”,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数票才能通过。另一项提案是所谓“双重代表权”提案。美国与日本主要意图是(?)
A.继续孤立和封锁中国
B.阻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C.确保蒋介石集团为合法政权
D.制造两个中国,分裂中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所谓的“双重代表权”,即同意北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和台北的国民党政权都拥有席位,其实质是制造两个中国,分裂中国;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到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中俄(苏)之间
A.由关系恶化到关系友好
B.由不平等关系到平等关系
C.由友好结盟到不结盟
D.由军事互助到经济合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标志着中苏两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两国关系走向一个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致力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了成熟和稳定的发展阶段。C项正确。
点评:新中国三个时期的外交政策:
20世纪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改革开放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小明的爷爷退休前是市人大代表,小明在帮爷爷整理书籍时看到一部国家宪法,其中第五条第一款写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时间应是(?)
A.1997年
B.1999年
C.1982年
D.1954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CD两项的时间是新中国两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并不是依法治国写入宪法的时间。1997年是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国策的时间,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次大会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次会议召开于(?)
A.1949
B.1956
C.1966
D.1976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晚清以至民国,近代化交通在艰难中发展变化。试以邮传为例,简要说明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1)变化:近代中国从驿传到邮传(邮政、电报)。①邮传: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1866年,中国试办邮政,其机构附属于当时的海关。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民国时期邮政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②电报:18-77年,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此后外商垄断了中国对外电报通讯。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部分收回了中国电信主权。无线电报创设于1906年。最初用于军舰之间的通讯。民国时期,无线电报迅速发展,国际间无线电报可直通马尼拉、爪哇、旧金山、柏林、巴黎、西贡(今越南胡志明市)等地。(2)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本题解析:变化要注意邮传包含邮政、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要回答完整。第一问主要考查了交通通讯变化的历程。第二问主要考查了其影响,注意回答时要辨证的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