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1:56:34
1、判断题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2、判断题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今日政治之进化,其动力全在十八世纪之末,而以诸大家发明学理之功最高焉。英之陆克(今译洛克)、法之孟德斯鸠、卢梭其最著也。同人就日本人所谓书中三先生学说重译、编辑,以成是编,聊为吾中国政治进化之前驱云耳。
——摘自《清议报》(1901年)
材料二?卢梭学说,于百年前政界变动最有力者也,而伯伦知理(欧洲政治思想家)学说,则卢梭学说之反对也。二者孰切真理?曰:卢氏之言,药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1903年)
(1)材料一中“学理”指什么?指出“同人”对卢梭等人思想的看法。(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用药不可不慎”的观点?(10分)
3、判断题 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是为了
[? ]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4、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
B.认为中国有持续、古老、辉煌的历史
C.认为中国文明具有内聚性
D.对中国的儒家学说非常崇拜
5、判断题 东盟切实加强政治协商和经济合作新阶段的标志是
A.1967年曼谷会议的召开
B.1976年巴厘岛会议的举行
C.1999年东南亚国家全部加入
D.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