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1:56:13
1、综合题 (14分)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材料三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材料四 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积极意义何在?(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处。(2分)汉初这种立法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1分)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2分)
(4)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法制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2分)
参考答案:(1)核心:仁。(1分)
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分)
(2)不同:汉:减轻刑罚,断狱从轻;秦:严刑酷法。(2分)
原因: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2分)
(3)内容:致良知。(1分)
背景:明代中后期,政治黑暗(或皇帝专制、特务横行、宦官专权等);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民之陷溺”);伪善流行(或社会风气败坏)。(任答一点,2分)
(4)思想:倡导民治,主张立公法。(2分)
影响:揭露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 能力, 材料中文字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能够直接说明孔 子的核心思想主张是: “仁” 、 “礼”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 能力,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材料明显反映的是仁政的治国思想,主张减轻刑罚,而秦朝是实行的轻罪重罚。汉朝统治者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统治策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 能力,“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王守仁的理学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王守仁理学思想的出现可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专制黑暗;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八股取士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可以分析的出黄宗羲的思想。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早期的启蒙作用,为以后的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的立法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守仁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黄宗羲说:“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指朱元璋)罢丞相始也。”据此可知,黄宗羲主张
A.反对纲常名教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限制君主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初年,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而黄宗羲认为,这一措施是导致“有明之无善治”的根源。故应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代废相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中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李贽在此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A.个性解放
B.思想自由
C.人人平等
D.人皆有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解答此题要理解材料的含义,其意思是“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低贵贱的区别,老百姓并不卑下,王侯贵族并不高贵”,这体现的观点是人人平等,所以应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李贽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正确的批判继承,仍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材料二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1)材料一中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4分)
(2)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5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中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4分)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2)、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5分)
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亡;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人具有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3分)
儒学的集体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推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高二历史课上,老师让学生用一句最准确的话评价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深远的影响,下列你认为最贴切评述的是 ( )
A.甲:思想上的大一统带来了中国历史政治上长久的统一
B.乙:儒家经典成为教育的核心,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C.丙:重视儒学家参入政治,儒学之士成为中国文化舞台上的主角
D.丁: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限制词语“最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B、C、D四个选项都是影响,但是从深远角度来看应该是D项,A、B、C三项主要是当时的影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