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1:53:51
1、判断题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造成了比一战还严重的经济损失?
B.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C.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被废除?
D.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美分一磅,牛肉五美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美元。
1933年罗斯福政府颁布《农业调整法》: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请回答:
当千百万失业者正忍饥挨饿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却让农民减少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因此罗斯福的农业政策受到最广泛的批评。你怎样看待这一措施?(6分)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凡荒政十有二:……四曰发赈;……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大纲》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美国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4分)
4、判断题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正地分配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商企业的参与者和创立者。……现在,这个国家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借贷货币、储藏商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今天美国的问题》
材料三:而自里根始,美国进行了所谓的放松 管制,从航空业开始,电信、电力、运输等行业,接二连三地进行改革,鼓励国有资本私有化,取消市场准入的禁令,规定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该产业,而无须行政审批,这样就引入了竞争,打破以前的行政垄断。
——《历史上美、俄经济政策概览》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出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的目的。(10分)
(2)罗斯福新政期间,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历史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里根政府的改革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这一改革产生了什么效果?(8分)
(4)上述材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4分)
5、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关乎贫民生活从而达到缓和矛盾的具体措施是
①整顿金融业②工业复兴法③调节农业生产④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