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5-28 21:53: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途径中能够使我们的认识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
A.前人的痕迹
B.专家的著作
C.学校的教材
D.老师的传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前人的痕迹当然比后世人民的记述和追忆真实的多。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王莽和东汉光武帝都着手解决奴婢问题,却有不同效果,其关键因素是
A.王莽改制的目的违背历史潮流
B.光武帝用严厉的措施解放奴婢
C.光武帝以整顿吏治保证解决奴婢问题的效果
D.受绿林、赤眉起义的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从王莽改制和光武中兴的有关内容命题,考查学生对农民起义作用的认识,农民起义后,地主阶级往往采取让步政策。此题易错选A项,王莽改制目的符合西汉末年历史要求,其措施违背历史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前的20多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国际贸易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先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瑞典),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1973年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荡的“欧洲美元”高达1 000亿。为了稳定美元,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历史背景: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战后各国经济政治实力发生重大变化(或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盟主,实力空前强大);美国实行对外经济扩张,企图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特征: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变化:美元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原因:欧洲经济恢复;欧洲国家逐渐走向联合。
(3)局面: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影响: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主席最早提出此方针时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④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正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史实。首先可根据材料中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判断出时间为1956年,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时就已结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是在十年文革时期,故而①、④均不正确,所以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⑴“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我们的手”为什么能握在一起?(6分)
⑵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三 在中美建交之际,美国却又单方面制定了《与台湾关系法》,不顾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肆意提高向台湾军售的质量和数量,提升与台湾当局关系的等级,致使中美关系数度倒退。
⑶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分)


参考答案:
⑴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2分)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答出三条即可得6分)
⑵对中美影响: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孤立中国的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4分)
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美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3分)


本题解析:28.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50年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两大阵营对抗,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