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5-28 21:53: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不同的流行语反映了不同时代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面能够反映5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一组是(?)
A.特区 合资 改革开放 下
B.调整 单干风 知青 右派
C.志愿军 改造 合作社 大跃进
D.牛市 熊市 人世 伊妹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学习小组在举办“中国改革开放——辉煌的三十年”的主题活动中,选取了一些素材。其中,有一个素材是不准确的,你能帮他们指出来吗??
A.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
B.香港澳门热烈庆回归
C.海峡两岸关系大发展
D.神七载人航天谱新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的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是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
——《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2分)
(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2分)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2分)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2分 )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着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列宁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由此可知,“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
(3)分析材料一,孙中山认为中国等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推翻压迫民族的统治,获得民族解放。但是“英俄两国出现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所以特别强调民族主义。
(4)联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评述材料二中的观点: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经济全球化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冲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指出:“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该文章表明经济全球化
①加速了资本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②使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趋于公平 
③正在加剧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 ④扩大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
[? ]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17分)
材料一?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元]《木棉歌》
材料二?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
《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
(1)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
材料三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四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2)与材料三相比,指出材料四反映的经济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五?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
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结合材料五和所学,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1)信息: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6分)
(2)变化: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2分)
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
(3)作用: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5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可知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由材料二“……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可知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
材料三所讲的是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的忙碌的情况。而材料四“……近闻已无纱可纺”“……销减大半”可知,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遭到了冲击,逐步破产。这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从材料“……期渐收回利源”等信息可知,创办民用企业能够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