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三)

时间:2019-05-28 21:50: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学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汉代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阶段,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明末清初,出现了对儒家思想反思和批判的思源,因此,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答案选择A项。
点评:对儒家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孔子思想、儒学发展演变的历程、儒家思想主张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影响上,多以史料、名人观点等切入,用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A.《资政新篇》
B.《共同纲领》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的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初期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颁布的的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点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荀子说:“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下列思想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主张的是
A.韩非“法不阿贵”的思想
B.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C.朱熹“道统论”的思想
D.顾炎武“众治”的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从道不从君”即依从正确的原则而不依从国君,这与朱熹“道统论”的“正君心”思想是一致的,选择C。A项说的是法律不包庇显贵,但君主除外;B项强调的是遵从儒家伦理道德,是为君主统治服务的;D项则有明显的民主色彩。因此ABD项均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哪些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①“仁者,爱人”?②“克己复礼,以为仁”
③提倡“民贵君轻”?④“制天命而用之”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余诚老于亡命之经验家也,余宁乐此,不愿苟活于此浊恶空气中也。”梁启超为此(?)
A.创作《变法通议》等论文,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B.创办《中外纪闻》,鼓吹西学
C.成立民主党和进步党,拥护袁世凯专制独裁
D.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袁世凯听说梁启超写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令人用20万高价收买,梁启超拒绝了。在来人威胁利诱面前,梁启超回答:“余诚老于亡命之经验家也,余宁乐此,不愿苟活在浊恶空气中也。 “浊恶空气”指生活在袁的专制统治之下;不愿苟活说明梁不愿同流合污,其个人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顺应历史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