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5-28 21:46: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B.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C.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
D.辛亥革命推动了国人服饰的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审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辛亥革命后”,再由引文中的“旗装改汉装”“短衣裳”“脚”“六寸长”等信息,结合教材可知反映的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饰改革和不缠足运动,所以A项正确。B项错在“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因为当时农村仍处在封闭、落后状态,服饰改革并未得到迅速推广。再据题干中的“辛亥革命后”可知变化的原因是辛亥革命的推动,C、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主妇)萨拉无意间发现家里39件圣诞礼物中,标有“中国制造”的竟达25件。出于好奇,她和她的家庭开始尝试离开“中国制造”的生活,结果彻底打乱了—家人的正常生活。这一现象表明
A.中美经济存在极大互补性
B.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C.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D.美国经济地位已经衰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制造”的商品在美国大量出现,反映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开始尝试离开“中国制造”行为的失败说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故选C。A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主要说的是离开中国的产品的情况,并非中美经济互补性的问题。B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错误,进口中国的产品增多,并不能说明美国经济地位的衰落,只能说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地加深。
点评: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已经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等超级大国处于主导性的地位,资本主义主导者全球化,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对自己有力的一面,只要因势利导,最主要的是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让全球化不仅为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发展战略是
“希望工程”? B.“211工程”?
C.“科教兴国”? 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时期的科技教育,题目中涉及的是“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所以C项符合题意,B是划分的大学D是普及教育A的救助失学儿童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是(?)

A.当地已殖民地化 
B.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C.教育成就显著  
D.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带来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如电话、发动机等。A不对,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化;B不对,错在“全盘西化”的说法,夸大了西方文明的影响;C脱离特定历史情境。因此选D。。
点评: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图表型历史选择题是近年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的题型之一。它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迁移的学科能力。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哪部文献中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十大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