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8 21:45:58
1、判断题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抛弃所谓的圣贤智慧,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抛弃所谓的仁义誉名,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贼将会绝迹。使人民有甘甜美味的饮食、华丽的衣服、安适的住所、欢乐的风俗。这是老子所描画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故选C。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后世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诸子百家找到最初的萌芽。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南北朝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建国十七年来,教育事业的重大成就是形成国民教育体系。“科教兴国”是20世纪90年代初步实施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后初期,三个面向”是80年代提出的,BCD时间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战后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三次大规模侵略战争,除了攫取大量政治经济权益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迫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而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这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所以A项表述符合题意和史实,B项说法错误,直至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自然经济才完全解体,C项表述不够准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并未开放内地通商口岸,D项也只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右图我国近代典型居住建筑——大杂院,他的特点是
①主要分布在北方城市?②为富家大户所居住?③是中西合璧的产物?④是在四合院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大杂院与四合院有点类似,而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典型的普通居民住房。故②③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