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5-28 21:45: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共和制度,加强法制建设
B.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C.防止清朝复辟,废除君主专制
D.结束动乱政局,加强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结果考虑。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08广西南宁二中、玉林高中联考)下列是民国初年一组民族火柴商标·火花图案,能准确体现当时中国人民主要愿望的有(?)

①发展民族工业?②收回领土主权?③实现国家强盛?④征服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民国初年,中国还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很多人希望通过失业救国,把帝国主义赶走,实现中华的振兴。征服世界不符中国的当时的历史现实。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军
D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主要是指”,应从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来分析。当时国民党一系列救国救民、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的失败,使国民党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力量异常强,只有合作才有前途。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作“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
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
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
C.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儒学的贡献极大
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儒家思想的理解。根据所学,被称为圣人的是孔子,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的是董仲舒。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地位仅次于孔孟。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该集中营。在瑞典、英国、波兰等许多国家,1月27日已经成为大屠杀遇害者的法定纪念日。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身历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弘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法西斯的反人类政策。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谈谈你对此举的看法。(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国际社会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做出的努力。其效果如何?(9分)


参考答案:(1)种族灭绝政策。战争的教训是惨痛的;警示后人不忘战争;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防止战争悲剧重演,维护和平。(6分)
(2)努力:成立联合国;调解斡旋国际争端;倡导裁军和军备控制;组建维和部队;开展反战和平运动。(3分)
效果: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缓解了国际和地区紧张局势;受到了少数国家的干扰和挑战;战争冲突仍不断发生,维护和平任重而道远。(6分)


本题解析:(1)二战中,纳粹德军对被占领的地区进行了大屠杀,以犹太人为最,损失了数百万人口。这是种族灭绝政策。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的是告诫世人,和平来之不易,珍惜和平。(2)战后成立了联合国,建立了一整套的维护和平的国际机构等,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但是也要看到,世界最终和平的梦想还是任重道远。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